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严肃查处随意向下派任务、要材料要报表、扎堆调研和随意要求干部“24小时在岗”等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
年终岁尾,又到了写总结🍁、搞考核的时候,两办的这一要求,为可能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踩了刹车,也为广大基层干部松了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一些单位部门习惯于把问题往上推、把责任往下移,出了事把板子打向基层,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向下“甩锅”。有的职能部门片面强调“属地责任”🏄♀️,许多应该部门做的,或者部门与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推给地方,结果出现“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现象,加重了基层负担,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去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4月,中办又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进一步要求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十分顽固👩🏼🌾,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比如,借“调研、座谈☑️、观摩”之名行检查之实,有的换“马甲”🪩,督查检查组改叫“调研组”📆,不发文改以电话通知进行;有的脱“外罩”,红头文件改“白头”,行事更方便⚙️、要求更随意;有的改“名字”🚤,考核变排名⛳️、排名变通报🐊。有基层党员干部反映,一些基层减负措施落实走了样,调研式检查和留痕材料增多。如♘,某社区在过去一年接受各类工作检查高达242次🙍♀️,相当于平均每1.5天便要接受检查一次。
形式主义表现在下面🧑🏿🎤,但是根子在上头📀。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基层干部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要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对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查处力度,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增强问责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