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论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在调研时强调,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是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再强调、再部署、再推进,释放出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强烈信号。
抓住“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监督工作的“牛鼻子”。“一把手”是党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是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贯彻中央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是党员干部队伍的领头羊💪🏻,是带领和组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带头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认识是否到位、工作是否到位、责任是否到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纪法意识🍛,对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态和干部队伍的作风面貌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品高行端,就能带动党员干部风气正⚖️🙆🏻♂️、纪律严、士气高,反之,则可能给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巨大伤害🧏♂️。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是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动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𓀎、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围绕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初步形成,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乏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落实主体责任措施不够到位、成效不够明显🕧,各项监督的协调贯通机制不够健全,各方面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监督的精准性、专业性不够等,破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难题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项举措落细落实。
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全面监督。各级党委要把履行主体责任作为加强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敢抓敢管,定期与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谈心谈话、提醒警示,班子成员要履行好分管范围内的“一岗双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推动班子成员间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增强主动监督🏃🏻♀️、相互监督的自觉🧡。对各级“一把手”来说🌱,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最直接🙇🏽、最权威,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要把“一把手”抓“一把手”的责任链条逐级延伸、层层压实☂️,让监督发力生威🧑🏿🍼。
纪委要强化专责监督,不断提升监督实效。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纪委必须贯通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在上级纪委领导下发挥好对同级党委班子的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提出监督意见🚶🏻♂️👨🏻🦱,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充分履行职责👊🏼。推动同级党委“一把手”加强对下级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和监督🤷🏻♀️🗳,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监督合力,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既通过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党委“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对标中央👨👧👧、纠正偏差,又通过旗帜鲜明的支持,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撑腰鼓劲🦶🏻、增加底气🚋。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从长远和根本来说🕷,必须依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各项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奠定了基础🫸🏻。要把“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和末位表态🫳🏿🙎🏽♂️、任职回避🏋🏿🪐、定期轮岗、离任审计等制度坚持好🚣🏼♂️🔉,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落实有力。同时🌜,在党中央确立的制度框架内🤵🏼♀️🪮,以改革创新精神把十八大以来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保障。